![]() ![]() |
吴侬软语·画境文心 |
作者:张进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38 更新时间:2013-6-24 11:05:14 文章录入:zhuning |
|
四幅条屏联整起来的画屏,似乎能以分隔现实与过往。 这四四方方的古画屏,成为当代苏州版画精品《吴侬软语》的中景,摄取遥远时代曾经有过的风俗画面:反向驶别的马车和跑马,回首对眸的相公和女子,两位牵手的郎君和少妇--莫不是寄居桃花坞的姑苏才子唐伯虎和他点中的华相府美眉秋香姐姐么?水陆交互的盘门城墙、尖耸老貌的瑞光宝塔和挂落一旁的红灯笼幡就在上方不远处,莫不是伯虎、秋香伉俪也在走读寻根他们心想中"城南旧事"的那一出剧目? 唐伯虎得意地指点风流、咪咪地笑洒才气,秋香姐姐凝神屏气地听并想着什么? 为了不辜负唐伯虎的深情,为了不枉费花一样的青春,为了不可预测日后的惆怅。 灰蒙中景的画屏,隔开静朗的背景,推出豁亮的近影。 又近又远,一幅巨版的苏州邮票 眼前的画中男女,是评弹宗师蒋月泉在弹唱他心中"窈窕风流杜十娘"的"有志从良"、是金嗓子的朱慧珍在絮诉她曲中"西宫夜静百花香"的贵妃愁肠,还是悲情女王徐丽仙在痛惜她内中"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的桂英痴情……还是他们一干艺人的今世前身在显影,轻唤老了旧了去了的陈陈情愫,还是画家记忆中最心仪的说书先生,一边在弹唱沉迷风花雪月的弦索叮咚,评说远去历朝故事的吴侬软语,一边在论及昔日当今的世风人心,谈笑现时人愿的油盐柴米…… 画中男女的背后,清晰着,橹摇船倾、小桥流水,朦胧着,塔影入云、城门岸立,亲切着,粉墙黛瓦、市井生机。 试问画中的男女,是水乡苏州的钟灵毓秀,从远方把流荡空间的云霞邮票飘来递送给现实,还是苏州评弹的说书先生,在此处把存留时间的天穹画景弹去拨还给过往? 亦重亦轻,一张放大的版画名片 苏州以园林、刺绣、评弹、昆曲著称于世,彰显了其吴文化重镇深厚古雅的一种神韵,那《吴侬软语》不正是用现代版画的进行式,印制了新一张重能够代表文化分量、轻可以反映世俗场景的苏州名片吗? 这2500年的白发苏州,是一块恬适的世态景地,版画中人物情节中心的亲切笑容,足见一斑;这生气蓬勃的当代苏州,是一座宜居的城市家园,版画中人文景观特色的有机凸显,足可表示;这活力焕发的美景苏州,是一方精致的文化现场,版画中人们同心向往的艺术图像,足以为证。 情中景中,一首温情的静雅诗行 摩登船妹在《吴侬软语》的出现,寓藏了画家笔走偏锋的独到匠心。由船妹的注视直达画屏下部的古代镜像,而升至画屏上部疑似虚化般的写意场景又恰是重叠于背景实态化的当下存在中。它看似点缀却圆静态之完整,有意趣地打开了世事里现实和过往的通道; 它形似多余却达动态之平衡,不经意地连接着审美中精雅和通俗的画界;它貌似"补白"却为点睛之妙设,形象化地表现出姑苏城物态和人文的诗意。 小船划醒时光的河,水中的倒影,散碎波纹的涟漪…… 浓了淡了,一帧身边的市井风俗图 蓝蓝的冷色调,看着微浓微浓,灰灰的老旧味,闻着极淡极淡,清静素雅的色彩,揭走往日曾经的浓烈,烘托淡淡远远悠悠长长的生气。 在苏州桃花坞少壮派版画家顾志军倾心创作的《吴侬软语》--这篇流露着姑苏乡俗所特具的美学语境的意象文本中,画家显然无心去专司设造"大弦嘈嘈如急雨"的宏阔气势,又显然是在刻意地营造"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微妙氛围,每当凝视着由人物、场面、情节、背景相生构成的"画境文心",尤其检审独出机杼那方古画屏,油然而蕴藉"夜半无人私语时",你是不是显然也听到了拌和着画家脉搏心跳而唧唧喁喁且绵绵悠悠着的窃窃心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