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旧时苏州之清客
作者: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点击数 107  更新时间:2013-6-27 15:31:40  文章录入:zhuning


清客者,旧时在显贵达官或富裕商贾地主家里帮闲的门客。这类门客大都出身卑微或者家道中落,科举不顺,仕途不畅,为糊口不得以在富贵人家做帮闲(注意是帮闲不是帮忙)的门客。说到清客,都是无家无室、衣食不周,因而为之“清”;孤然一身寄食于人,因而为之“客”。《归田琐记》清客之“十字令”为: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马吊,九品头衔,十分和气。他们的工作就是写字做诗、喝酒打牌博取主人闲情雅兴都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因而能察言观色应付自如,左右逢源。如果与现在什么词对应起来,我想“五毛党”有些近似。清客听起来很雅,其实就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再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在富贵人家混口饭吃。苏州历史上养“清客”最为著名的是春申君,兴旺之时门下食客千人。

《红楼梦》贾府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既不是贾府的亲戚,也不是贾府的朋友,然而,他们却享受着非常特殊的待遇:非但成天在贾府“白吃白喝”不要钱而且还有赏钱进账,并且还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的尊重,那就是“清客”,也叫“帮闲”。 其中有名有姓的就能说出来几位: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等。这些读书人只是给贾府做富贵景象的点缀,犹如富贵男人必须要有三妻四妾一样,脸面才有光泽。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贾府为迎接元妃省亲,修了大观园。贾政把这些“清客”召集在一起,名曰集思广益来琢磨匾额如何题,实际上是让这些人来烘托宝二爷的。这些具有专业水准的“清客”,当然不会傻到去抢宝玉的风头,而是小心翼翼作铺垫,最后目的是要突出宝玉的才华。

《红楼梦》贾府养的清客算是高级的,陪伴客商玩乐的清客一般专业素质就很低下,《豆棚闲话》一个姓马的西北商贾,是一个腰间银两殷实的外地客商,慕得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地盛名来到苏州寻欢作乐,听曲问柳,却将手一招,招来三个清客,他们带着马商贾走了几个窑子,都没有窑姐出来接待,最后好不容易找了一个粗俗的窑姐许老一,一起到山塘河点船菜听曲吃老酒。吃得有点酒水糊涂,神智糊志,清客们就滋五舌六说起苏白,马商贾是西北人,听勿大懂,问窑姐,窑姐许老一便说众清客是在说老爷:老赤佬长老赤佬短,西北人一听火起,掀翻台子打人,几个清客吓得无处逃跑先后跳入河中才免吃一顿生活,弄得狼形不堪。

陪伴官绅的则是那些懂得一些清客 “十字令” 之高级清客。《豆棚闲话》中贾敬山是一个高级老白相清客,此人极力主张组建一个山塘街清客行业协会,规范清客们的言行着装,充分发挥他们的整体优势。发展清客联盟话音未落,就有人通报说,辞官回家的江西进士刘谦刘公,在找人帮忙买些古董和唱戏的小子丫头。贾敬山为了接近刘公赚取好处费,把外甥女和邻家的小囡假意卖给刘公。然而众清客见肥肉当前个个眼睛红得发紫,哪里还把“行规”的事放在心里,其中一个叫顾清之主动要求为刘公的丫头小子教戏。这刘公是个用今天话说的同性恋,收在船上的唱戏的小子都是他的“断臂山”,顾清之自言患了痿症,刘公才放心让他教戏。那边厢,贾敬山见得刘公,也不遗全力大揭顾清之的老底,要刘公多加提防。刘公回去正好抓到顾清之与自己相好的小子在行苟且之事。敬山从此取得刘公的信任,赚取了不少回扣和抽头,但几天后银俩被贼伯伯偷去,又交不出刘公所买的两个丫头,最后落得个顾清之一样的下场,老白相结果拿自家女儿赔掉不算自己又被发配充军。 

古时苏州不仅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而且是人口密集的商业大都会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由于消费人口集中,号称“海内繁华、江南佳丽之地”,素有赞誉:“商贾辐揍,百货齐聚,上自北京,下至两广,远及重洋,贸易之盛甲于天下。”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北京、苏州、南京、杭州、扬州)之一。由于苏州的高度发达,必然产生了一个为数众多士大夫和商贾群体,士大夫和商贾群体门下众养帮闲清客,以显示自己富贵豪门景象。由于这些“清客”平常总是出入于像“贾府”这样的公侯之门,于是便积累了很多“无形资产”,而且披上了一张巨大的“虎皮”,这张“虎皮”很管用,能吓住很多人。

但是清客行业也良莠不齐,阊门外,山塘桥到虎丘七里长。除了一半大小生意人家,过了半塘,那一带沿河临水而居的,皆靠着虎丘山上,养活不知若干扯空饶舌吃那开口饭的。他们有的肚中无墨却滥竽充数,好大喜功,爱奉承,好做假,并且以做了苏州人为荣,莫名其妙的还看不起外埠人士,听起来气壮如牛,实际上胆小如鼠。外埠人因这类人所以对苏州人的评价也不高。说是苏州“民风浇薄”,说话尖酸,明朝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说苏州人“视四方之人,皆以为椎鲁可笑,而独擅巧胜之名”。看来当年,苏州人在中国的口碑确实不佳,因此给了苏州人“雅号”叫“苏空头”(与之齐名有刁无锡、杭铁头、恶常州、扬虚子)流传至今。有一笑话,说是一人在大官人手下做清客,感激于大官人收留,赐予每日三餐,茶饭不愁的温饱生活,常对大官人说“愿为您肝脑涂地”。风云莫测没想到大官人果然生了脑疾,病情危急,郎中说到“这个病要吃生人脑子才会有救。”大官人高兴的说“我能活命了”,便去找苏州清客商量,清客却说“不是我不肯,我是苏空头,哪里有脑子?”

每每苏州人与外埠人打口仗都会提起。1924年世界书局出版的《红玫瑰》杂志上有一篇题为《苏空头与杭铁头谈话》,大意是:苏州人与杭州人,同时避兵来沪,寓居旅馆。杭州人诮苏州人曰:“你个苏空头!”苏州人闻言微愠曰:“我头虽空,胜倷“杭铁头”多多矣!”杭州人异其说,因问:“有说乎?”苏州人曰:”有。惟空故灵,灵则人多聪明,故吾苏人物秀美,甲于东南。远者且勿论,请即就小说中唐、祝、文、周言之,唐、祝、文皆苏州人,即皆“苏空头”也。独周,杭人,为“杭铁头”。三与一比,足见“苏空头”之多才,非“杭铁头”所及矣。且,周美人三字尚为小说家杜撰,实无其人。故足以代表“杭铁头”者,只一岳王坟前铁铸之秦桧耳。杭州人怒曰:“秦桧何能代表杭人?”苏州人曰:“秦像铁铸,遗臭万年。铁其体,独不铁其头乎?”……从口舌之犀利可见苏州当时清客行业之发达……今之闲来兴趣使然写点过往苏州的人文风情,希望不致使苏州朋友不悦引起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