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尢玉淇与颜文樑纪念馆 |
作者:高福民 文章来源:苏州日报 点击数 79 更新时间:2013-7-22 16:29:29 文章录入:zhuning |
|
尢玉淇老人驾鹤西去,享年96岁。费之雄先生在怀念文章《“老百晓”尢玉淇》中说:“晚年他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参与筹建了颜文樑纪念馆,为恩师校长办了件实事。”日前,我与现任吴作人艺术馆副馆长姚苏先生,回忆尢老牵线搭桥促成颜文樑后人慷慨捐赠艺术珍品的前后经过,历历在目,感叹不已。应该说尢老为苏州文化事业办了件好事。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在平江区委工作,当时抽空参加平江书画院活动,有幸结识了尢老。尢老为人热心,谈吐幽默,热爱文化,热爱苏州。他是苏州美专毕业的老前辈,而曾就读于60年代恢复的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的我则是小字辈。尢老家就住在临顿路平江区委区政府的对过,一处闹中取静的枕河人家,我曾多次登门探访这位文化老人。事也凑巧,1995年底我调任苏州市文化局。记得刚到任不久,尢老与颜文樑纪念馆筹建办公室负责人王勉(后任苏州美术馆、颜文樑纪念馆馆长,已故)等来文化局找我,那时文化局还在富仁坊巷。听尢老、王勉等介绍,苏州美专老校长颜文樑先生,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在上海家中,凭着记忆画了许多以苏州和沧浪亭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如《枫桥夜泊》、《石湖串月》、《月夜泛舟》、《沧浪亭》、《沧浪夏夜》等,他嘱咐晚辈在他身后要将画作捐献给家乡苏州。我听了甚为感动。 颜文樑纪念馆就设在他亲手创建的苏州美专仿罗马式大楼旧址上,同时挂苏州美术馆牌子,两块牌子一个单位。当时吴作人艺术馆也在筹建之中,建在定慧寺巷双塔旁,由著名建筑学家戴念慈设计。名人馆、美术馆、博物馆,十分重要的是珍贵的藏品,是它的文化内涵、特色和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市民可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升素质,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和文化。因此,1996年上半年,苏州市文化局有关同志与两馆筹备工作的负责人和画家们全力以赴,奔波于上海、北京之间,拜访颜文樑之子颜振康先生和吴作人的夫人肖淑芳先生。当时颜文樑已去世7年之久,吴作人也重病缠身,但他们的亲属都非常理解支持两馆的筹备。
难以忘怀的是,尢老不顾80高龄,拖着一条伤腿,一次次往返于苏沪之间。1996年8月他陪同我偕王勉、姚苏以及文化局有关同志赴上海颜家,与颜振康夫妇及其女儿颜清纯、上海颜文樑研究会的邱老等,正式商谈捐赠具体事宜。记得那一天特别闷热,客厅并不大,八九个人围坐在一张长桌边,主人搬出好几台电风扇对着我们吹,尢老因年纪大就离电扇远些。我看到尢老汗流浃背,很不忍心。最终达成协议,包括颜文樑先生在留学巴黎时获奖的《厨房》在内的40余件艺术珍品,入藏颜文樑纪念馆。尢老为丰富馆藏,不辞辛苦,广泛联系苏州美专校友、著名画家捐赠作品,如江苏国画院画家黄养辉、浙江美术学院院长莫朴、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之光,上海画家李咏森、湖北画家钱延康等,还有的老校友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宗津、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费以复,虽本人已经去世,但他们的亲属也在尢老的联系下无偿捐赠了作品。如今这些作品都成为颜文樑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一些海内外校友还捐了款,后来这些捐款全部用于颜文樑先生铜像的建造,尢老亲自为铜像撰写了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