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苏州老教授建议:“春节”改称“年节” |
作者: 文章来源:苏州日报 点击数 82 更新时间:2014-1-8 15:13:10 文章录入:zhuning |
|
还有20多天就将迎来农历新年,苏州大学历史系退休副教授周国荣提出:“春节”原指“立春”,100年前改为“正月初一”,无论是原意还是更改后的意思,都不能准确体现过年这一内涵,不如改称“年节”。 作为一名研究历史的学者,82岁的周国荣对“春节”一词的来历知根知底。他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历史,古代“春节”一词指的是立春这一天。这个节表示春天的开始,公历每年在2月3日至5日之间;但按农历看,不同年份日期相差较大,像上一个“立春”就是农历腊月廿四,即将到来的“立春”则是农历正月初五。而现今说的“春节”只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这是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民治司提出并由袁世凯批准实施的,至今正好100年。如今,春节已变成了过年的代名词。 “但无论从原意还是更改后所指的日期看,春节都不能完整体现过年的含义。”周国荣说,中国人过年的时间段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旧年的小年夜、大年夜到新年的正月初五;第二种是旧年腊月廿四到新年正月十五,两者都包括了大年夜这一天。这一天也是过年时最重要的日子,离开家乡的中国人,往往要抢在这一天天黑之前赶回家,吃上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而后合家守岁,在爆竹声里辞别旧岁,迎来新年正月初一。 “正因为春节一词不能指过年,所以我建议,改称‘年节’或‘辞旧迎新节’。”周国荣说,他提的叫法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才是一脉相承的。 我市民俗专家沈建东对此认为,民俗具有传承性,也是集体性的,现在多数人都把过年称为“过春节”,恐怕很难改。但作为学术研究,尽可以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提出相关意见供决策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