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融入苏州文化 大运河申遗成功苏州居民拍手叫好 |
作者: 文章来源:苏州新闻网 点击数 117 更新时间:2014-6-24 10:00:09 文章录入:zhuning |
|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了。”胥江街道泰南社区居民活动室内,几个沿河的居民围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大运河申遗给自己所带来的喜悦。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几户大运河的沿河居民、文史专家,倾听他们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心声。 大运河沿岸居民生活更美好 “借这次大运河申遗的光,相关部门对大运河苏州段进行了一番整治,如今的大运河水质变清了,两岸的绿化也增多了,我们生活在大运河边上的这些居民,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了。”说起大运河申遗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家住皇亭街小区4幢101室的77岁老苏州周登良激动不已。 周登良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在大运河边长大,大运河给他最深的印象就是河面上川流不息的船只,吵得他睡不着觉。大运河给苏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河面上往来的船只也从最初的手摇船变成了后来的机帆船、大型货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好在我们的政府关注到了这一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制定了很多保护环境的措施,尤其是这次为了申遗而进行的一次整治行动,比如给大运河清淤等,让大运河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澈。“夏季的夜晚,坐在家里享受河面吹来的阵阵清风,十分惬意。”周登良高兴的说。 “大运河申遗成功,我们苏州居民都非常高兴。”皇亭街小区5幢306的66岁居民周如元也笑着告诉记者,“大运河申遗成功后,肯定会带来更多关注,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我希望大运河在今后的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能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比如在两岸增加一些告示牌,介绍大运河苏州段两岸的古建和其历史,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发扬光大。” 大运河周边建筑 关注度更高 城南街道宝带桥社区主任陈新男是从新闻中得知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自己家门前的那座宝带桥也被包含其中,一时间,他心中百感交集。陈新男今年48岁,小时候家住下田村,是远远看着宝带桥长大的。在他的记忆中,宝带桥曾经有过很繁华的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宝带桥旁边有公路贯通,经常有杭州等地的游客来游玩,每到节假日,周围都停满了旅行社的车。”然而,随着公路的改道,宝带桥周边的交通变得不便,即使最近的公交站点步行到这里也要几十分钟,游人越来越少,桥面的石板缝中甚至慢慢长出了小草。 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之后,将终点站设为宝带桥南站,这大大方便了人们前往宝带桥游玩。陈新男告诉记者,乘轨交来游览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年轻时来过这里,对于宝带桥有感情。现在再来,一般都是为了怀旧。而年轻人专门来这里的并不是太多。”从小生活在宝带桥附近,成年后又在宝带桥社区工作,陈新男似乎与这座古桥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缘,昨天一整天,办公室里的同事都在议论着大运河申遗成功的事情。“世界文化遗产,这么响亮的名称,这么重大的事情,竟然就发生在距离我们这么近的地方,大家都很开心。”陈新男说,同事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宝带桥可以得到更好地开发、利用,重新恢复当年的风貌。 专家建议开条“水上巴士”路线 大运河申遗成功,大家在高兴的同时,对大运河今后的开发与保护,也有着自己的思考,著名文史专家沈兰生就建议,能否利用大运河的水运优势,开设一条"水上巴士"路线,以此来缓解日益加重的交通压力。 沈兰生告诉记者,大运河是一条黄金水道,给苏州带来了繁荣。此次大运河申遗成功,将极大的提升大运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对大运河的保护十分有利,同时,也有利于大运河周边的一些古建、古桥的保护。此外,提高大运河的知名度,对拉动苏州的旅游经济、挖掘和传承运河文化也有很大的帮助。沈兰生还提到,如今交通压力日益增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运河的水运优势,在运河上开设一条“水上巴士”路线,给居民的出行多一种选择。 苏州的很多旅游胜地都和水密不可分,比如山塘历史街区上,就有很多和水文化息息相关的旅游景点。苏州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郁伟民告诉记者,借助这次大运河申遗成功,山塘历史街区将继续把历史街区和水文化结合,推出更多新的旅游产品,让更多来山塘历史街区游玩的人了解我们深厚的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