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针一线绣出大世界
作者:  文章来源:姑苏晚报  点击数 73  更新时间:2015-1-13 13:59:07  文章录入:zhuning

  大富大贵的牡丹绣花美妙绝伦。

  大富大贵的牡丹绣花美妙绝伦。

记者 张健 周伟蔚 摄影报道

走进光福镇上一座临街的小房子,进入窄窄的木门,就是绣娘府向红的工作室,几十位绣娘正在里面加紧赶工,没有挂牌、没有宣传海报,如果没有人领着,你甚至很难注意到这里。然而,去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太太团们服装绣花部分就出自这群人之手。从在家找活打零工,到如今前往首都为领导人制作国礼,绣娘们感受着苏绣这一传统行业在光福镇的“复兴”。昨天,当记者来到工作室时,她们又在赶制一批将被送往北京的国礼。

今年49岁的府向红是一位典型江南女子,出生在工艺之乡光福的窑上村,从8岁起就跟着婶婶、阿姨学刺绣。因为技艺高超,府向红的工作室很早之前就与高级服装订制公司合作,但真正让她出名的还是参与制作APEC“新中装”。府向红告诉记者,当初有500多家服装公司参与竞标,最终北京一家公司脱颖而出,由于多年合作,对方在中标后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了她。

现在在工作室里工作的这些绣娘都是去年与府向红共同进京赶制“新中装”的战友,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是土生土长的窑上村村民,一辈子甚至很少走出苏州,能亲身经历这样的大事是她们极为骄傲的谈资。43岁的王雪娟,5年前还只是在家中找些零工补贴家用,现在她说自己把刺绣当做事业:“跟着府向红,眼界开阔了很多,学习到与时尚结合的专业色彩搭配方式。我的刺绣水平比以前提高好多。”绣娘陈永红从小会刺绣,十年前曾经想过放弃这行,因为“落伍”、赚不到钱,如今她告诉记者,自己要坚持下去:“我发现精品刺绣很受欢迎。希望以后还可以跟着府向红去法国、去美国,去更大的市场。”

绣娘们的转变其实正是光福苏绣走向复兴之路的一个缩影。作为传统工艺文化之乡,光福的雕刻盛名天下,相比而言,刺绣这一古老行业却显得有些“发声”不足。府向红带着绣娘们走进首都制作国礼,更走出了一条刺绣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光福镇党委委员许文清告诉记者,他们将依托镇工艺美术协会、“苏作工艺学院”、“光福工艺美术大讲堂”等平台,引导更多的绣娘加强技艺、文化双修,提升工艺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展览展示、评奖评选活动,让绣娘拓宽视野、开阔心胸:“胸怀大世界,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