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核雕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名家荟萃 >> 浏览文章

核雕大师须培金:身残志坚,用“匠心”雕刻人生

2019-10-13 11:43:59 本站原创 佚名 【字体: 人气: 我要评论
我要分享:

  

  须培金出生于耕读世家,父亲须长发是苏绣图案的总设计师,曾创作绘制出版了大量的日用刺绣图案。在家庭的熏陶下,须培金7岁起就迷上了绘画。小时候,她每天在母亲的绣棚前,拿上一只骨牌凳,伏在父亲的废旧稿页上,临摹小人书上的插图和绣样稿上的人物像,画好后便将其贴在墙上观赏,并不断更换,将好的换上去,将差的换下来,久而久之她的画艺得到了最初的锻炼与提升。但不幸的是,由于腿部有残疾,须培金10岁时才得以进学校读书。1972年初中毕业,须培金原想就读高中,但却又因残疾被学校拒之门外,于是只能够在家待业。一年后,由于外贸加工的需要,当时吴县工艺厂要从舟山核雕发源地组建一个车间做外销核雕产品,她凭着父亲与核雕大师殷根福手艺上的世交关系,并经过多方协调,终于获得一个去县属工厂工作的机会。 

   初到东山的吴县工艺厂,须培金借宿在“春在楼”的宿舍,晚上,她就在灯下临摹《芥子园画谱》和描绘各种人物肖像,不到半年,就能上手刻核了,由于刻工端整,圆润,有创意,须培金常常得到师傅的称赞。对于一些罗汉、观音等传统体裁,每当师傅创稿时,她便站师傅的背后偷看,看好师傅开相、点睛、修改、打磨之法,默记在心,回到宿舍,再反复揣摩。 

   在初到东山的一年时间中,须培金没有回家一趟,甚至把一个月仅有的三天假也用在了看书学习上。她永远记得1973年4月23日的那个下午,母亲挑了满满的一箱书及行李,从舟山老码头乘了一艘机帆船来到了东山的吴县工艺厂学手艺,这也是一直支撑须培金勤学苦练的动因所在。在学艺生涯中,须培金有幸得到前辈殷根福、须吟生、钟年福、宋水官、郁叙生、高平生等人的教导,这让须培金的核雕之路越走越宽广。 

  到八十年代中期,吴县工艺厂解散后,核雕艺人们各奔东西。须培金无奈只能回到舟山村,开起了一桌一灯的小作坊,在同行们纷纷转行的时候,须培金同他丈夫周雪官成了名符其实的刻橄榄活的匠人,白天种地,晚上刻核,坚持不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余年的蛰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苏州核雕逐渐走出低谷,迎来了市场的春天。看到机遇的须培金,马上创办了核雕工作室,让自己的作品不断打响名气,她的作品从上海远销到北京,人们争相定购,各式艺术要求的订单纷至沓来。 得益于市场的变化,须培金开始将自己在核雕艺术上的才华尽情释放。由于平时爱看《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文学巨著,须培金便从中汲取许多创意,她的作品中经常以深刻的寓意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孔子讲学》《司马光砸缸》《苏东坡夜游赤壁》等等。须培金还自创了对比法和调和法,如《羲之戏鹅》作品:动与静、疏与密、曲与直、点与面本来都是对立的、冲突的,但在她的设计布局中充分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作为舟山核雕第四代人物,须培金与丈夫周雪官更是一对艺术伙伴,他俩是舟山村核雕第四代传人中从艺年数最长的二位,他们匍匐于生活的本身,也是迄今为止能创作雕核款式近百种形态的核雕行家。在四十余载的核雕创作实践中,须培金矢志不渝地从吴文化的土壤中去汲取创作灵感,以手艺人的独韵匠心去体悟生活,解读经典,展示核雕的精彩,在舟山核雕村可谓独树一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须培金带出的学徒已近二百人。她所开创的融诗书一体的创新技艺,成为核雕界的一个突破。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