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桃坞 新愿景(2)
我要分享:
顾公硕当时显然是站在城西北城墙上(位置当在今桃花桥路北与平四路交叉的西北角绿化带上),面向东南取景。拍摄时间在上世纪40年代末或50年代初的某个早春时刻,当时三角湖湖水表面结有薄冰,但三家村前的那棵大杨柳树已经发芽。西蔡家桥17号(即“孙园”主人后裔居所)门前照墙仍在。三家村东面的“西蔡家桥(1963年桥被拆去)及远处的五亩园围墙仍在。一个菜农挑着水桶从田埂上走来。东南面大片菜田后面,即是长鱼池,东、西蔡家桥,大营弄,唐寅坟,西大营门等街巷的民居,最夺目的则是民居后面(东南面)的北寺塔,高高耸立。
推测当年顾公硕之所以在此地以“广角镜”取景,是因为远眺北寺塔及塔下附近的民居,历历在目;而近景,则又有小桥流水人家及旷野。整个画面梦幻、空灵、唯美,“很苏州”。从这个角度看景,除了三家村正东面及东南面大块菜田,1968年后被林业机械厂、机床电器厂最后全部“圈入”厂内外,其他原有的景致一直保持到上世纪80年代初。
有意思的是,日前,为填写“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荐表”,我去踏勘桃花坞石幢弄、西四亩田、城北里、长鱼池、西蔡家桥等路面时,来到桃花桥路北端。东南望去,呀,由于机床电器厂、林机厂及周围,上世纪六十年代及其以后所建的破旧民房均已拆迁,那被遮挡几十年的远景,又突兀在眼前。蓝天下,业经维修的北寺塔,分外地挺拔。只是“足下”已从“古城墙”变成平四路,“三角湖”所在,早成平地,打桩机已在启动,估计这里同东邻的“五亩园”旧址(原林机厂所在)上新造的“桃坞才苑”一样,也将成为新的居民楼房或别墅群。
三角湖、三家村已矣,但一个全新的“美丽家园”即将建成。沧海桑田,一个轮回,也就是这几十年间。虽然有些曲折,但终于走上正道,桃花坞腹地、市民宜居的美梦即将成真。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 鉴赏把玩
- 核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