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山水养人,文化养心
这两年,苏州的女白领喜欢在旺山中、石湖边散步;姑苏的男士们则钟情于在太湖边长跑、骑行;老年人则最爱来到东西山的农家乐吃吃饭喝喝茶;一家人置业,也喜欢把家安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这一切,说到底都是围绕着如今一个非常火热的词——养生。
而说到养生,必然是要回归自然的。于是,有着青山绿水的吴中区成为了许多健康人士的第一选择。其实,不仅仅在现代,吴中的养生条件和文化,在两年五百年前就已经沉淀完成。养生,正是吴中区的特有气质。
环境养生,吴中资源得天独厚
关于养生,古人早已留下真传。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利用自然环境来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干扰刺激,处于淡泊宁静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因此,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有益于健康长寿。所谓“环境改变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心理、神经、行为方式,以致其自然的生理状态都不一样。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提到:“山林深远,固是佳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地势好,亦居者安”。古代的皇帝行宫、僧侣寺院都建在山清水秀,宁静幽雅的地方,以颐神养身,修心养性。
而关于这一点,吴中人可以自豪地说,他们拥有着苏州最多的自然美景。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泊,吴中就拥有一半以上的水域;吴中区的陆地面积中,被森林覆盖的丘陵山地面积比率也相当高,灵岩山、天平山、穹窿山、邓尉山、上方山、七子山、天池山等山体绵延不绝,风景秀美;平原之上,水网密布,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人家”点缀其间,江南水乡如诗如画,风姿迷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
难怪从孙武到范成大,来到吴中就愿意潜心隐居,十年如一瞬间。
吴中山水中,“养生”一词应运而生
作为历来的养生圣地吴中,这里也不仅仅拥有丰富的环境资源。说到养生文化,也同样不得不提到吴中区。
单单“养生”这个词,就出自于吴中区!从先秦文献显示,“养生”一词最早就是出自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孙子兵法?行军篇》曰:“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孙子兵法》包含自然、生态、环境、地理、地利或风水养生等传统养生的基本内涵,带有明显生态养生的意味。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鉴赏把玩
- 核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