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厚重历史的古城墙(2)
公元1229年——古城墙的形制首次被刻录存世。南宋淳熙、嘉定年间,苏州有长达百年的安定时期,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城市地位显著提高。“苏湖熟,粮仓足”,“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太平盛世,又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支撑,宋代统治者两次大修平江府城。府城修复后,于南宋绍定二年,由郡守李寿朋主持碑刻《平江图》。从留存至今的《平江图》看府城形制,城垣有二重,子城略偏于大城东南。城门开启五个,西有阊门,南是盘门,北为齐门,东则分置娄、葑两门,皆为水陆两门并列。南宋重新修缮的美丽古城,在元兵平定江南时(1279年)遭到重创,“凡城池悉命夷堙,故民杂居堞之上。虽设五门,荡无关防”,古城墙几乎全部遭毁。直至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当朝为抵御农民起义, “诏天下缮完城郭”,才重新修筑被毁城墙。新城周围四十五里,城高三丈二尺,开濠倍加深广。古城墙除保留宋代五门外,重新辟修闭塞的胥门。
公元1357年——古城墙首次在六城门加筑瓮城。元至正十七年张士诚占据苏州,改平江府为隆平府,宣布建立“大周”,改号“天佑”,自称“诚王”。在原子城方位,即今古城区皇废基一带,大兴土木,修建王府。为坚固城防设施,张士诚命在六城门加筑瓮城(又称月城)。阊门曾出土元代“新建瓮城记”铭碑,其碑文记载:“隆平府阊门,元设二关,天裕三年,本处守郡御总兵管武毅将军万户任士元,申禀中书平章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一同启奉王令,复造南北两关,重加备御,出足以振千里之威风,入则以布万民之德泽,三军整肃,一郡安居,保障城池之永固,开兴社稷以攸宁。天裕四年四月”。张土诚在占据苏州期间,始建瓮城,并辟南北两园为城市粮食战备基地,他于古城建设的贡献,功绩在簿,被历代苏州人认可。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明将破城而入,古城墙破坏惨重,唐元以来遗迹荡然无存,仅见城南之城门颓垣。明洪武元年(1368年),古城墙有一次大规模的修筑。洪武《苏州府志》记载,修筑后的城墙,周长三十四里五十三步九分,南北十二里,东西九里。比之元末,城墙虽缩短了十一里,但“高广坚致,度越畴昔”。明正德《姑苏志》载:城高二丈三尺,女墙高六尺,基广约三丈五尺。沿宋元旧制,开启阊、胥、盘、葑、齐、娄六门。其时,各门皆有吊桥以通出入,都建有城楼及瓮城。入清之后,古城墙又多次修葺。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右布政司驻于苏州,巡按御史秦世桢修葺了各城门楼和望楼,瓮城如故。康熙元年(1662年),巡抚都御史韩世琦改筑城垣,拓女墙,城周四十五里,高二丈八尺,宽一丈八尺,女墙高六尺,城墙周长恢复旧制,瓮城保存完整。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娄门、盘门等毁于战火。太平军退出苏州,各城门逐年修复,唯阊门瓮城未恢复。
公元1928年——古城墙首次为辟交通要道改造旧城门。鸦片战争的洋枪洋炮,让围城“固若金汤”之功能转眼成了过去式,当穿梭在城门洞里的两轮黄包车变成三轮车,三轮变成四轮汽车的时候,围城随着时代的车轮变身成现代式。1927年,苏州市政筹备处制定了《工务计划与实施》书,当局着手改造旧城门。1928年,平门重新开启,并列设置两个高大城门,北接外城河上梅村桥,南通古城内卧龙街(今人民路)。1929年,为增加城西交通主干道路,古城新辟金门,设置三门洞,为罗马建筑形式。1934年,仿金门罗马式,当局又对老阊门进行了改建,设置一大二小并列城门。1940年,在古胥门北辟建新胥门,门洞直对万年桥。然而,国无宁日的近代,苏州古城墙,乃至整座古城,风雨飘摇,遍体鳞伤,日益破败。
20世纪50年代初——古城墙首次遭遇非战争因素的毁损。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记载了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一九五一年农历新年,苏州市长王东年偕同党方开老人会,予亦被邀前往,席上请来宾发言,予因述'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之物……今议拆城,拆之则河道前横,不足以便交通。若欲造桥,则当桥堍开新城门足矣。奚必毁古迹’。”他深深担忧,“苏州城殆因予言而得保存乎?”可惜的是,至1958年,除盘门、古胥门和民国时期所建的金门外,其余城门全被拆除,城墙几乎全部被毁。从此蓝天下不再见古城墙绵延的天际线,护城河中也不再有古城墙的峻美倒影。古城成了裸城。这场发生在和平年代的拆城运动,某种程度而言,其破坏性不亚于战争的浩劫,它摧毁的是先祖的功业,切割的是历史文化,亵渎的是人类文明。60年后的今天,当人们认识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真正价值时,苏州古城原15公里长的古城墙,幸存下的还不到十分之一。据实测,比较完整的为1249.98米,只占原总长度的8.22%。近年新修城墙204.42米,仅为1.34%。苏州城墙破坏严重,更令人担忧的是,苏州古城墙人为的破坏行为,至今仍有发生。
今天,城墙原有的功能作用固然不再需要,但从人类遗产的角度说,城墙是一个集古代城市规划、建筑、军事、地理、以及政治、经济等的历史文化堆积层,当代人应赋予它新的生机活力,去更多发掘这份遗产的现代价值。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要保护、修复和利用苏州的古城墙。最近,苏州市政协提出了“分级分类保护和修复古城墙,为古城申遗创造必备条件”的积极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城墙是苏州历史的见证,更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苏州古城墙今后的历史如何书写,苏州人正在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鉴赏把玩
- 核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