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 黄埭历史街区将恢复“十八景”
这几天,黄埭镇每天出动50个执法人员巡查在街头,劝导和疏导占道摊位进入疏导点,这是黄埭镇打造“美丽村庄”而展开的联合整治行动,为准备开发建设历史街区奠定基础。据悉,黄埭镇将在历史街区恢复建设旧时的“黄埭十八景”。
“黄埭十八景”像一幅画卷缓缓铺展街区
雨天,撑着一把油纸伞,漫步在改造后的老街历史街区,粉墙黛瓦,水色清澈,石埠错落有致,脚踩碎石,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水乡古镇特有的风貌。民居临河而建,老街上散落着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改造后的“黄埭十八景”像一幅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展。昨天,一位镇领导向记者描述了改造后的历史街区情景。
记者了解到,黄埭老街东起斗姆阁,西至西塘河,面街枕河,鳞次栉比,沿河开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街中段数百间砖木结构的旧式民宅及店铺大部分被拆除。近几年,黄埭镇政府为打造“美丽村庄”,对黄埭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准备修复“黄埭十八景”的八九个景点,包括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熙馀草堂、始建于公元241年的香花桥、相传刘海过此而留下脚印的洪墓桥遗址等。还规划历史街区的历史风情展示区,让黄埭百姓时刻沐浴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座生态公园作为十八景的配套景观
黄埭历史街区不久将得到再现,无疑为这座千年古镇增添许多魅力。为了更好的配合“黄埭十八景”营造的文化底蕴,黄埭镇在集镇建设的整体布局上着重考虑生态环境的构建,在镇区一些可以利用的地方筑起绿化景观和生态公园。
2012年起先后投资近3亿元,对康阳路、春丰路、裴阳路、春秋路、中市路和春申路等“三横三纵”六条道路进行综合改造,不仅使道路及交通设施符合城市道路标准,而且新铺设天然气管道、雨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还投入2000万元对道路两侧街面、墙体立面进行改造,提高景观绿化水平。此外,还兴建了河滨公园、三岛公园和埭溪公园等三座公园。
不到一周300个占道经营摊位减少大半
然而,黄埭镇相关负责人说,在黄埭镇镇区占道经营现象十分严重,大大小小共有300多个占道经营的摊位,因此,这段时间他们联合工商、城管、派出所等部门联合展开执法整治行动。
7月21日开始,他们在农贸市场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公益广告、发放告知一封信,营造了一股浓郁的宣传氛围,不到一周占道经营摊位减少了一半。7月28日进入整治阶段,每天由城管、派出所、工商联合出动50名执法队员,人性化地对占道摊点进行劝导处罚。截至昨天,已有240家占道经营摊位消失。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鉴赏把玩
- 核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