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核雕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小行星、流星雨 在紫金之巅“穿越”千年天文史

2012-8-16 9:37:23 姑苏晚报 佚名 【字体: 人气: 我要评论
我要分享:

浩瀚苍穹,是个散发着无穷魔力的探索迷宫;在苏州,为之深深着迷的少年人也越来越多。8月12 日,由市科协主办,市天文学会和市青少年天文观测站承办的2012年苏州市青少年天文观测科技夏令 营暨《姑苏晚报》“小开心·大发现”特别活动快乐启程,在为期两天的“天文之旅”中,20多名中小学生参 观了紫金山天文台,又赴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观测英仙座流星雨。接触自然,开阔眼界,学习天文 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自立意识,小营员们个个收获颇丰,感受到了探索发现的无穷乐趣。

一起开心探索宇宙大迷宫
 

沿着绿树成荫的盘山路,在市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梅苞老师的引领下,小营员们到达了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摇篮”的紫金山天文台。位于紫金山第三峰最高处的紫金山天文台,始建于1934年,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

拾级而上,梅老师指着一位老人的半身铜像,郑重地为大家“引见”了可敬的张钰哲老台长。他不但是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紫金山天文台的首任台长。早在1928年留学美国的时候,26岁的他就发现了1125号小行星,并为之命名“中华”。小营员们来到一个饱经风霜的圆球观测台内,见识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宝贝”———1934年建台时从德国蔡斯公司购置的600毫米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别看如今它有些破旧,在当时可是中国最大最牛的天文望远镜。随后,小营员又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穿越”到了中国古代。“这是古代的地球仪吗?”“不是吧,看上面好多点点。”大家指着一个大铜球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天文台的工作人员告诉大家,这叫天球仪,用以演示日、月、五星等天体运行情况。

紧接着,大家又参观了测量天体位置和运动的浑仪、元代郭守敬在浑仪基础上改进的简仪、根据太阳影子测量太阳年周期长度和二十四节气的圭表……“中国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这些国宝级的青铜古天文仪器见证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果。”梅老师介绍说。

大家登上了位于天文台制高点天堡城平台,梅苞老师告诉大家,由于南京城市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紫金山上的天文台早些年就不能承担观测的任务了,这里已成为科研科普园区和天文博物馆,“我们在青海、盱眙、浙江姚安和青岛等地都建设了观测站。其中青海观测站是我国最大的毫米波射电天文观测基地,盱眙观测站是我国唯一的天体力学实测基地……”小营员们有的忙着记录,有的则举着手中的单反相机“咔嚓”不停,从古至今,一次生动的天文史“穿越”之旅让大家都挺激动。

与最牛的天文望远镜亲密接触

告别南京,夏令营一行奔赴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三面环山,一面是清澈的天泉湖,绝少人迹,观测站所在的铁山寺跑马山景区真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能看到的星星要比大城市里‘多’几十倍。”迎接小营员的是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盱眙观测站创建人员之一姚进生工程师,他介绍说,因为跑马山山顶平坦,视野开阔,四周又有森林覆盖,没有烟尘污染,生态环境极佳,最重要的是远离城市的五光十色,极少光污染,“很黑很黑的夜空,对天文观测来说是非常幸福的。因为,天空越亮,星星就越暗越难找。”

空旷的山顶上,暗红石基上的巨大球体建筑很有几分科幻神秘色彩———在姚工程师的带领下,小营员们走进了这座近地天体观测楼。底层是天文普及馆,这里有各种美丽的星云图片和近地小行星的照片,当然还有眙观测站的介绍。来到二层,则又是一个新天地,一台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位于中央,一个四方的观测窗口,四面是环壁交集到高高的穹顶。姚工按下操作开关,只见球状的观测台缓缓转动起来,“所有的天文观测台都可以转动,这是为了便于观测不同方位的星空”,他又指着数米高的天文望远镜告诉大家,这是全世界第五大的施密特型望远镜,具有强光力、大视觉的特点,是我国目前近地天体探测领域里探测能力最强、效率最高、性能最好的望远镜。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