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流星雨 在紫金之巅“穿越”千年天文史(2)
自观测窗口,大家来到了伸出建筑外的观测平台上。夕阳里,一场小行星的互动讲座也就开始了。“小行星本该聚集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被天文学家称为小行星带的地方绕太阳公转。但它们由于质量微小,常被大行星的引力所摄动而远离原来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可能成为它们的目标。一旦它们冲向地球,那对地球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姚工的话立刻引起小营员的共鸣———恐龙灭绝有可能就是一颗直径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飞向地球导致的,事实上一颗直径1.5公里以上的小行星的撞击都可能使人类灭亡。
大家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身负重任的施密特望远镜。姚工程师说,目前,这个大家伙正处于“升级换代”中,原来它早几年领先的4K×4K CCD 控制器在迅猛发展的天文研究观测领域里又渐渐没有优势了,“正在准备换上10K×10K的,今年十月启用。”
天公不给力 我们用执着“感动”流星雨
12日晚间8:30-10:30是今年英仙座流星雨极盛期,小营员们也是为了这次天象“全副武装”,长桥中心小学、立达中学和星海实验中学三所学校的天文高手们不少都带上了双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还有三脚架和专业相机等等。而天文学会的老师们也非常敬业地给大家分发了活动星图,张丽娟老师手把手地教大家使用活动星图观测星座和一些著名的亮星,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大家能够熟练地在天空的东北方向找到英仙座。
万事俱备,只欠流星雨了。然而很可惜,晚饭时,大雨来袭,随后雨时停时下,让营员们很是失望。八点半,飘着细雨。九点半,雨停了,大家跑到户外,果然感受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纯黑,可是由于云层很厚,一点星光都不见。十点半,全国天文大赛金牌获得者、星海中学的刘君达把手电筒照向空中,光柱粗而虚。
十一点多了,眼见观测无望,多数营员听从老师的建议回营地休息了。但也有几个同学并不死心,立达中学的几位同学苦守在楼顶的平台。“虽说预报十点半之前是极大,但也不一定,我反正要等到天亮。”刘君达说,这位“金牌选手”虽然新学期才升初三,但却是名非常资深的天文爱好者,有着十几年的天文观测经验,“四岁时就跟着梅老师去三山岛观测狮子座流星雨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13日凌晨两点,还在守候的同学惊喜地发现,漆黑的夜空里,弯弯的月亮出现了,点点星光也清晰可见,“等着看流星啦!”四年级的张迪轩和三年级的潘熠阳兴奋地叫喊道。之后的两个小时里,好几名同学都看到了流星。等到天亮的刘君达观测到了十余颗流星,还完成了摄影;他还为大家当了一回“老师”: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收音机观测流星雨,因为流星划过大气层的时候,瞬间会产生极强的电磁波,会对收音机产生干扰,所以流星雨是可以“听”到的……“太强大了,偶像啊。”能和这样的“高手”交流、讨教,不少“新手”天文爱好者很是兴奋。“老实说,这次观测条件确实不理想,但我们还是用执着‘感动’了老天,守到了好几颗流星。天文观测,天气不给力是常有的,得学会坚持,也要有颗平常心。”刘君达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