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年轻人兴起寻访大师热潮 寻访最古老的工艺
蛋雕艺术、传统制扇、刻瓷技艺……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姑苏古城内外,“深藏”着诸多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光阴流转,在苏州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如何发挥年轻一代的力量来保护和传承古城的历史文化,实现新姑苏的可持续发展?近日,姑苏团区委举办了一场名为“寻访大师”的青年主题微电影大赛,鼓励年轻人通过镜头,去寻找、发现、弘扬这些“隐居”小巷里深藏不露的大师们。
亲手拍摄影片,他和大师们成了忘年交
“栩栩如生的泥塑在孩子们面前展现出来,泥塑大师朱文茜正在为孩子耐心地讲解如何捏面人,孩子们在一旁听得聚精会神,小手更是拿着一坨泥巴跃跃欲试。”这段旁白来自于微电影《传承、关爱、成长》,短短三分钟的影片,记录了古城里的三位大师向平江实验学校的学生们传承工艺的故事。
这部微电影的制作者是小戴,他是姑苏区的一名公务员,同时也是一个时尚青年,平时就爱好摄影和DV拍摄,每天习惯用快门和手中的 DV记录着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而与此同时,小戴又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古城存有深厚感情,他深深地着迷于姑苏淳朴而又文墨风雅的古韵味道。不久前,小戴听说区团委正在开展“姑苏情青春梦”姑苏青年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行动,他非常兴奋,特别是保护和传承行动中的“寻访大师”微电影大赛深深地吸引了小戴,“活动不仅给予了我一次与他人竞技、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是一次让我自己去实践,通过探寻、认知而深入了解古城的历史文化的考验。”
别看这部影片只有三分钟,却足足花了小戴半个多月时间:“白天要忙着工作,很多镜头都是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拍摄的。”说起这个“寻访大师”的比赛,小戴告诉记者,其实比拍摄、制作技艺倒是其次,关键是要想方法去寻访那些深居简出的大师,并找到合适的主题来体现保护古城文化这个内容。小戴很幸运,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偶尔得知泥塑大师朱文茜、竹刻大师朱永兴、苏绣大师张平长期坚持在平江实验学校教授技艺,便迅速拜托学校的老师联系上了三位大师,而影片的主题也呼之欲出:“要表现大师们重视公益事业、愿意把手艺无偿传承给孩子。”让小戴高兴的是,在半个多月的拍摄过程中,他也和三位大师成了忘年交:“我以后有机会肯定也要向他们拜师学艺的。”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鉴赏把玩
- 核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