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核雕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苏州手艺的“基因库”(2)

2013-8-27 14:21:02 姑苏晚报 李婷 【字体: 人气: 我要评论
我要分享:
 

苏州人以紫檀木、花梨木、杞梓木等优质木材制造的硬木家具,因为有了文人、画家的参与,呈现出造型简洁质朴,装饰单纯精练,做工精到规矩,结构科学合理的主要特色,其典雅含蕴的书卷气跨越时空,征服了一代代的使用者和收藏者。

20世纪30年代,旅居北京的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出版了《中国花梨家具图案》(英文版),称得上中国明式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安思远出版了《中国家具》,在西方掀起了中国家具收藏热。而最近的一位比利时人菲利普·德巴盖则如此评价他的收藏:“明式家具内敛而优雅,正好反映出学者阶层的道德价值观,因为他们才是黄花梨家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他们推崇的价值观是坚韧、纯洁,厌恶炫耀。家具的设计不仅包含了创新精神,还显示出传统形式,反映了学者阶层的儒家思想,在时空之间搭起思想交流的桥梁。明式家具表现出美学超越时间、文化和时代的特性。正因为如此,明式家具才永远是那么经典。”

[苏州灯彩]灯火升平赏心乐事

在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点灯庆贺的习俗,据称源于汉朝天子在夜间进行的祭祀活动,皇帝要拜天保佑,老百姓也想跟着凑趣儿,于是,在元宵节夜间燃灯的习俗就从宫中传到民间,普天同庆了。

在苏州民间工艺中,苏州灯彩的历史最悠久,史称“苏灯”。成书于北宋的《岁时杂记》中有记载:“灯夕,外郡唯杭苏温华侈尤甚。自非贫人,家家设灯,有极精丽者。浙西大率以琉璃灯为主,苏州卖药朱家灯烛之盛,号天下第一。以琉璃肖物之形,如牡丹、莲花、曼陀罗、又盆中莲荷,车舆、瓶钵、屏风、帐幔、拄衣、佛塔、转藏、鬼子母等像,皆以琉璃为之,亦用云母石为灯及缯楮等,品类繁多。”———苏州的药商朱家居然拿得出天下第一的彩灯来,“苏灯”之名确是不一般。

到了南宋,周密在《乾淳岁时记》中叙述,南宋宫廷元宵节张挂的灯彩,均以苏灯为最;当时最大的灯,圈片直径达三四尺,皆用五色琉璃制成,绘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生动奇趣的画面。而范成大认为两款名为“万眼罗”和“琉璃球”的苏灯品第最高,并誉为“吴中风物无双”,他还在诗中描述说:“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在《石湖乐府序》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吴中风俗,尤竞上元。前一月,已卖灯,谓之灯市”。灯彩成市,可见其规模之盛了。

到了明朝中后期,王鏊在《姑苏志》中记载,苏灯有荷花、栀子、葡萄、鹿犬、走马、栅子等名目,更加丰富多彩。嘉靖年间,著名的灯彩艺人赵萼制成一种剔墨纱灯,用纱刻成花、竹、禽、兽之状,随浓淡晕色,溶蜡涂染,再用轻绡夹起来,点燃灯烛后,则见“芳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

清代康熙、乾隆时期,附近乡镇及外地的客人都会到苏州采买苏灯。《清嘉录》中明确写到每年进入腊月以后,城内吴趋坊、申衙里、皋桥、中市一带的灯市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各种灯彩精奇百出,花样名目不胜枚举。灯彩最盛的市场在阊门外,所以有“中市彩子南濠灯”的说法。时人在大街上搭起彩棚,上面插着松枝竹叶,悬挂彩绸、流苏,夜间燃烛点灯,通宵达旦。

除了灯彩,在元宵的晚上,苏州人还有放烟火、闹元宵、打灯谜诸般活动用以狂欢:人们在家中正堂上点燃巨大的蜡烛,在烛光摇曳下大摆筵席; 街道上的神祠、会馆则请来鼓乐手吹拉弹唱,周围也是华灯朵朵,这叫“灯宴”;游人竞相出门看灯,一群群一队队的来来往往,看得累了,就坐进茶墟、酒肆之间吃吃喝喝,天明才绝迹。

看了这绵延千年的元宵盛况,可以想见那所有的精彩,全得由一盏盏“苏灯”点亮、传承。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