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核雕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林则徐在苏州都有哪些功绩?他不只是过客(2)

2013-8-14 13:47:54 苏州日报 佚名 【字体: 人气: 我要评论
我要分享:

一日早晨,道前街寂静无声,按察使衙门忙碌起来。林则徐一宿未眠,想着灾荒带来的不安,又听说江苏巡抚韩文绮要出兵镇压淞江府闹事的灾民,决定劝阻韩文绮出兵,与他好好商讨救灾办法。正当韩文绮与林则徐在书房商量对策之时,下属匆匆进来,呈上淞江府的急报告,说淞江一带饥民正聚集在府衙闹事。林则徐说服怒气冲天的韩文绮,改变调兵镇压饥民的策略,主动请缨。他乘着一叶小舟,到淞江安抚灾民,“民皆悦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林则徐还与常熟杨景仁弟兄讨论救灾办法,他在《复常熟杨氏兄弟论救灾务书》中提出了“在官不可不尽心,而在民不可不尽力”的救灾方针,并采取围田抢种、补种的办法,并主张开挖太仓浏河故道泄水,强调为官者不能“只顾钱漕,玩视民瘼”。

道光三年十一月初八日,北方进入隆冬时节,萧瑟之气阵阵逼来,林则徐不顾旅途的劳顿,冒着严寒,入朝递上奏折。金鸾殿上,道光皇帝端坐龙椅之上,第一个召见林则徐,询问江南的灾情。第二天,林则徐再次得到召见,道光帝勉励他“好好谨守立品,勉为良臣”。道光帝的肯定,给了林则徐恢复生产、安顿灾民、励精图治的信心。一个多月后的十二月十五日凌晨,林则徐过了浒墅关,于阊门登岸,就先来到巡抚衙门,接任江苏布政使之职,一人身兼两职,足见朝廷对他的器重。

他在离京返苏途中,“携淮北麦种归,散播各乡”。第二年年初,林则徐接连发布了三个布告,在《劝谕捐赈告示》中要求那些商户积极捐款,履行社会责任,不能“拥一已之厚资,而听万人之饿殍”,同时他也告诫贫民安分守己,等待春熟,不要轻易离乡、成群结队沿途乞讨,更不要犯法滋事,否则“其情形凶横者,加重究治,以靖地方”。在《谆劝殷富平粜并严禁牙行铺户囤米抬价告示》中要求他们不许观望拖延,应当“即时粜卖,以平市价”。三个布告提出了对社会不同阶层的三种要求,对商户要求他们捐输,对灾民要求他们守法,对富户和米行铺户要求他们稳定市场。

整顿吏治清积案

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也是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一职期间的重要业绩,清廷评价他“治狱严明”。

道光三年六月,林则徐到江苏已有4个月,他通过认真的调查与观察,找出了吴中存在的问题:“吴中有不治之症二:在官曰疲,在民曰奢……游手好闲之民,本业不恒,日用无节,包揽伎船,开设烟馆,要结胥吏,把持地方……省中承审各员,以提人为宕延之计,而各属延不解审,委员四出,音耗杳然。”显然,林则徐下决心要整顿吏治民风,清理积案,维护司法公正与地方安宁。所谓:吏治清,则国运兴;吏治浊,则国运衰。林则徐明白整肃吏治是当务之急,他颁发的“通饬交代札”针对各州县官吏,他以各州县交代钱粮、清理仓库为名来废除陋习、改变官员作风,要求各州县每年结报钱粮,逐一统计,盘清家底,特别是前任官员“实有亏虚不清,应于限内指款”,如不能及时交接清楚,前后任官员都要查办。

接着,林则徐针对司法行政工作也采取积极的措施。他了解到两江案牍繁多,数倍于浙江,仅在京控告的就有三十多起,清理积案无疑是树立威信、维护公正、解决矛盾的头等大事。他要求各府州加快审理命、盗各案,要求他们在“慎用刑”的基础上,严密调查,详细分析,对每“初供”严格把关。他又告诫事属案子“早结一日,少拖一人,皆可省愆寡过,复何惧而不为乎?”在省内的各员都受命审案,安排了日程表,连日审理,做到“可结即结”。

同时他对“解案”方法进行改革,制定“解案章程”。规定除京控之案及重大案件指名委员提解外,所有案件皆以“札檄行提”,并规定除往返路途外,所有案件在二十日之内办结解省,“一经奉文,立即选差干役,酌给盘费,上紧查提,依限起解”。如果案悬不结,则将委员等人参办,以儆效尤。

林则徐在任按察使期间还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苏省缺少仵作(仵作,古代的法医),全省只有丹徒有一位仵作,这位名叫经启坤的仵作已是年过八旬的老翁,后继无人。大清律法对仵作的设置有明确规定:大县设三名,中县设两名,小县设一名,另外定额外可以招募一两人跟着学习。林则徐在《通饬各属选练仵作札》一文中要求各州县配足仵作,并招募人员,挑选谙熟此道的人,按照《洗冤录》,详细讲解检骨验尸之法,每月要进行考试。

林则徐夜以继日,逐件清理积案,亲自裁决,“不肯稍有假手”,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自通饬以后,批解尚能如期,数月以来,结者已什之九。”

兴修水利济民生

林则徐目睹江苏因水灾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他提出疏浚河道、修筑海塘、兴修水利,从根本上解决水灾。正当林则徐“综办江浙水利”时,突然接到母亲病逝的噩耗,他只得回籍守孝。第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朝廷命林则徐赴南河督工,君命难违,林则徐以大局为重,一身缟服到高堰工地督工。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林则徐正在河东河道总督任上,接到调任江苏巡抚的命令。离开苏州已9个年头了,林则徐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苏州,远在苏州的百姓同样满怀欣喜与期待。六月初八,当林则徐的轿子一行过来,进入护龙街时,“列肆香烟相属,男妇观者填衢,欣欣然喜色相告曰:林公来矣”。

七月酷暑,夜晚凉风袭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带着汗渍已进入梦乡。江苏巡抚衙门东北角的一间屋子里还亮着灯光,那是林则徐的书房,只见林则徐与一位青年书生正在热烈地讨论着。这位书生正是林则徐的得意弟子冯桂芬,他正在校对林则徐的《北直水利书》。《北直水利书》是林则徐在京时搜集、积累的资料,又积其多年治水的经验,除经济外,更有治水方略。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