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核雕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林则徐在苏州都有哪些功绩?他不只是过客(3)

2013-8-14 13:47:54 苏州日报 佚名 【字体: 人气: 我要评论
我要分享:

林则徐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查,认为水灾原因是由于吴淞江、黄浦江、娄河、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于是决定兴办苏州、吴淞江及苏北淮安等处水利工程。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样样都要资金。江苏每年承担着朝廷的重赋,没有多少余钱能支援水利建设。江南四府一州承担着江苏十分之九的漕赋,相当于浙江省的两倍。灾荒连年,饥民嗷嗷待哺。而向朝廷报告灾害要求豁免税赋是有时限的,一般在九月后不准上报秋灾,但林则徐实事求是,为民请命,不顾报灾限期和朝廷斥责,数次上奏,陈述江苏连年灾歉之重,钱漕之累,民众之苦。“民间积歉已久,盖藏本极空虚……今冬情形,不但无垫米之银,更恐无可买之米”,极力呼吁缓征漕赋,提出“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请求,这对发展生产、疏解民困在客观上起了有利的作用。

林则徐一面大力兴修苏北的水利,一面关注江南河道的疏浚。白茆河途经昭文县(原属苏州府常熟县)。林则徐与江苏布政使商量筹措经费。决定动用民间的力量,让那些士绅富裕之家出资相助,集夫挑土,以工代赈,解决当前的困难,二来开挑白茆河水利建设,为来年旱水之灾作准备,一举两得。

道光十三年十一月初六,江苏布政使晓谕常熟、昭文两县的绅商富人捐款,以代疏浚白茆河之需。常熟、昭文两县采取按田派捐的方法,要求千亩以上之户每亩捐钱一百文,百亩以上之户每亩捐五十文,除此之外还捐抚恤钱,商户也按一定的比例捐钱,所得之款全部用于白茆河疏浚工程及对老弱妇女的救济。通过两个月来的劳动,白茆河及其附近的徐六泾、东西护塘河完成挑浚工程,接着又修建海口闸坝。白茆河河道治理工程采取官民合力的方法,使壮者自食其力,弱者给予接济。同时开工的还有太仓浏河挑浚工程,林则徐治理浏河则是运用“借公帑疏浚”之法解决经费问题。

林则徐数次乘小舟视察浏河,“察勤惰、测深浅,与役人相劳苦”,也两次亲往白茆河工地,赴海口“视潮势,议筑坝”。“又濬丹徒、丹阳运河,宝带桥泖淀诸工,以次兴举,为吴中数十年之利。”江南江北、黄河两岸、运河海塘……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亲力亲为来自于他对水利建设与农业生产密切关系的认识:“赋出于田,田资于水,故水利为农业之本,不可失修……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

道光三十年,林则徐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公莅吴,十年许,活吾民,不胜数,往复来,民恃怙,疾痛呼,公育煦,遗公忧,剥肝腑”,这是诗人汤贻芬颂扬林则徐在苏州经营江苏多年所取得的政绩。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