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山塘(2)
苏州的水道太过秀气,以至摆不开赛事,唯以精巧取胜,权当是花船游湖,各家会馆扎了龙舟,一字排开,比的是龙舟的模样,显的是会馆的实力。这龙舟自然要去山塘河的,一路直抵虎丘山下。苏州的节庆之人,是少不了山塘和虎丘这两处风景的,山塘有酒,虎丘有花,饮酒赏花,不正是人间的美事!
山塘街初建于唐宝历年间,功劳要记到喜欢建堤筑桥的白居易身上,到了明代中叶,已经成为苏州的繁华之地。街傍河而筑,小桥相通;街上店铺,鳞次栉比,各省会馆,云集于此,酒家茶铺,南北鲜货,无所不有,东起阊门外的渡僧桥,西至虎丘望山桥堍,俗语“七里山塘到虎丘”。
街上的铺子,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推门沿石级而下,捣衣浣纱,解舟远行。山塘河便在水巷人家中穿过,载着虎丘的茉莉花,香满街市,漂着文人美姬的画舫,歌舞漾溪。
却说这山塘的桐桥边,有爿豆腐点,店里有位叫朱三姐的半老女人,端午这天,她也挤到了南浩街上来看龙舟。不过她不是专为龙舟而来,她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要吃几只申家的粽子。去年她的邻居回家馋她,说申家粽子里的肉有碗口那样大,味道实在鲜美。想这三姐平日难得见荤,听到免费的午餐,怎么会不心痒嘴馋。临出门的时候,她顺手取了把竹骨的纸扇,吊了一只说不出名堂的石料坠子。
申家的粽子果然特别,又大又香,粽叶碧绿宽大,糯米是上等的新梗,雪白饱满,肉虽没有碗口那样大,也有小童子的拳头那般。当然申家的粽子除了肉粽,还有五花八门的种类,火腿、开洋,这都是三姐平日里想都不敢想的美味,粽子的样子也多,枣子是三角的,荤馅是枕头的,还有跟女人的小脚一样的小脚粽。
有人说苏州的粽子是用来祭奠楚国伍员的,因为他一手建起了吴国的都城。吴员和屈原虽然都是亡楚的人,但屈子一心系于楚国的百姓,还有《离骚》这样的传世诗篇,愤而投江,显现的是文人的不屈气质,不似伍员引兵灭楚,鞭尸楚王,对于伍员发迹中的狡诈和叛逆,吴地的百姓虽不至于轻蔑,倒也没有铭刻于心。况且以吴地百姓的节俭,也不会包裹了米肉,丢到江河中。这粽子也就是流传来的风俗,包了好吃的在粽叶中,煮熟了然后送到自己的嘴里。
回来再说朱三姐,她看到这样的美物,岂能够错过,放开胃口,一顿猛吃,直到撑得心慌才罢。要知道这糯米的东西会顶胃,这下把三姐搞的浑身不舒服,人一舒服就会冒汗,所以她就把那吊了石坠的纸扇挥个不停。阳光从头顶射来,透过岸边的柳叶刺到那石坠上。
就在阳光和石坠相撞的时候,有个女人正好伫立在街边的楼窗前,一道七彩的光芒从石坠上射出,直逼她的俏目。这个女人正是弹词《玉蜻蜓》里的金氏大娘,申公的嫡母。
一番周折,家传的宝贝玉蜻蜓终于回了南浩,同时回来的还有一件先人的丝质内衫,那白衫上写有绝命诗一首。金氏大娘边读边哭,空守十六年的寂寞,换来的就是这一件泛黄的内衫。不过她很快高兴起来,原来丈夫给自己还留了个继承产业的儿子。
等徐元宰也就是那个申时行,明白了诗中的意思,知道了自己的亲身母亲是个参禅念佛的尼姑后,立即决定寻找亲人。于是,在那个午后,年少的解元郎失踪在苏州城。申家十六年前失了主子,今朝又走少主人,金氏大娘那个哭啊,撼动了苏州的六门三关。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鉴赏把玩
- 核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