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核雕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黎里镇奠基人赵磻老 建造了吴江第一座私家花园(2)

2013-8-16 11:31:23 苏州日报 李海珉 【字体: 人气: 我要评论
我要分享:

让黎里由村庄升格为乡镇

接下来正史失记,黎里地方志记载与黎里老百姓的口述历史基本一致。赵磻老的老伴是欧阳懋的女儿,欧阳懋不是别人,正是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的孙子,就是说赵磻老是欧阳修的曾孙女婿。婚后,夫唱妇随,感情弥笃。夫妻俩相中了黎里这方水土,带领一班僮仆丫环选定南港西侧一条无名小浜,安顿下来,营建赵家花园。其实赵磻老没有正式为自己的宅园取过名字,赵家花园是黎里百姓叫出来的,那条无名小浜,也就连带有了花园浜之名。

赵磻老来到黎里,干了三件对黎里影响深远的大事。一是调停黎里本土居民与北方移民的矛盾,黎里由村庄升格为乡镇。 南宋初年,黎里星星点点散落着数十个村庄,其中镇区东西两边各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村庄。镇西那个村二百多户人家,村边多种梨树,唐朝前期称为梨花村,后改黎花里;镇东的村庄近二百户,村名何家浜。两宋时期,吴江县设有巡检司,是军事性质的建制,派有武官驻守各处关卡要隘。

乡村另有一套管理系统,按照田亩财产和人丁,将农户分为五等:一等户家大业大,人丁多田地财产也多;二等和三等属比较富裕的大户或中户;四等五等则是贫困的小户人家。宋朝统治主要实行富民治理乡村,当时黎花里和何家浜都是大村,分别设有里正、户长和乡书手,职掌课督赋税;另设耆长、壮丁,缉捕盗贼。里正、户长、乡手书,还有耆长、壮丁,按规定由村中第一、二或三等户轮流充当。乡村由富民治理,有助于赋税的征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乡村中,确实出现过不少长者、尊者的形象,他们不拿政府薪俸,大宗赋税交纳由他们及三等以上的富户负担,四五等村民,每年只摊派一些乡役。 不过应该看到,为富不仁者时有出现,特别是在两宋交接的动乱时期,有些里正、耆长成为地方豪强,他们欺贫凌弱,转嫁赋役,封地占水,强取豪夺,武断乡曲,使贫民无法正常生存。黎花里与何家浜两村,历来为了土地河道,矛盾磨擦时有发生。靖康以后,北方移民源源不断地涌来,在两村之间占地建屋,有1000余人口安顿下来,这就形成了第三方势力,矛盾更趋复杂。

在这纷繁复杂的当儿,赵磻老来到黎里。早在宝应县充任主簿时,赵就有过管理民政的实践,他参与全县机要,匡辅拾遗,出宣教命,乃至送奉要函、招待宾客等等一一涉及。在庐州当知州时,他兼任淮西路安抚司公事马步军都总管,兼任提领措置屯田;在任两浙路转运副使时,他经营江淮米粮钱币物资的转运工作,掌管两浙路的财赋收入,兼管边防刑狱,考察地方官吏,体察民情风俗,及时上报朝廷。因此,对于黎花里、何家浜与北民的矛盾,他处理起来成竹在胸,先会集三方代表,倾听他们的情委理曲,再到实地踏勘调查,最后拿出了方案,上报吴江县令,得到正式批文,黎里升为乡,里正之上,选拔一位乡司,统管全乡。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