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镇奠基人赵磻老 建造了吴江第一座私家花园(3)
整治市河,整顿街道
赵磻老着手的第二件大事,是整治市河,整顿街道。当时的黎里镇区,人烟已经相当稠密,店铺林立,肩挑叫卖的行商也有不少,可是公共设施实在太差。赵磻老作出规划,第一步着手治理黎川市河,第二步整修街面,第三步在各紧要处建造红栏。
那时,汝家桥东侧是一片沼泽,十分低洼,发水时节,市河到这里就向南北两边泛滥,街道到这里成为烂泥潭。赵磻老召集乡司、里正和户长,统一意见,作出布置,让一二三等富户出钱,四五等贫民出力,中间挖深为河道,挖掘出来的泥土,填高南北两边的堤岸,进而打理成为街道。黎川市河本是自然的河道,中间时断时续,还有几处弯曲,赵磻老带领众人,逐步整理黎川。庙桥东南有个大陵,一个高六七丈的土山,由于这个大陵,黎川到此拐了一个大大的弯,于是花大力搬掉土山,分别将泥土移至南北两岸的低洼处。经过赵磻老的运筹,合镇百姓的努力,市河黎川自西而东基本取直,南北两条主要街道,一一平整。赵磻老来黎,镇区除了大陵桥、明月桥和青龙桥已经建成简易小木桥之外,其他地方还都没有桥梁。有的地方常年靠人用一条小船,为过往行人摆渡;有的地段用曳渡船,让渡河人自己拉绳过河。在赵磻老的指挥下,全镇修建了十多座红栏(涂抹红漆的木桥)。到明代,这些木桥一一改建成石桥,从东至西数过来主要有:太平桥、迎祥桥、梯云桥、进登桥、鼎新桥、登瀛桥、子来桥、通秀桥、里仁桥、清风桥和望恩桥等。
经过行政的升格,再加市河街面的整理,黎里俨然跃入了江南大镇的行列,赵磻老功不可没。
建造吴江第一座私家花园
赵磻老所做的第三件大事,是一桩文化工程,营建黎里第一个,也是吴江县第一个私家花园。
赵磻老早年在临安,为官的同僚中,不少人打造了私家园林,到黎里,他决意营建一个私家花园,宅园合一,颐养天年。对于曾经代理过工部侍郎的赵磻老来说,营造一个私家园林,可说手到擒来。深知江南水乡,宅园当以水为主景。因此,他先在小浜底部圈定一亩有余的水面,再划上一亩许的水边空地,开始构筑他的宅园。最先建造的是一幢坐北朝南的五开间楼房,配上东西两厢楼。正屋楼上为全家卧室,楼下正厅作会客之所,主雅客来勤,这里天天邻里高朋满座。正中一张硕大的画桌,常置笔墨纸砚,兴致所至,宾主往往泼墨挥毫。厅堂的偏屋安有一架古琴,焚香操琴,不仅是赵磻老修身养性的日课,更是他发抒内心的寄托。更多时日,赵磻老与友人吟诗填词,观赏法书名画,为青年学子,讲道论经。有了赵磻老,黎里民众,尤其是那些一二三等户的子弟,开始重视读书,把诗词文章作为立身行事的重要元素,其中多数由此考科举而进入仕途,一些淡薄功名的文化人,他们有的吟诗作画,有的编写地方史志,也有的凭琴棋书画自娱。
西厢房楼下为厨房,东厢楼用于藏书。四周打上围墙,正南一个墙门间,当中双扇大门,有专人守门。赵磻老重点打理的是园中水池,他购置了一批玲珑多姿的太湖石,在住宅东南叠石理水,垒筑成一亩来大的荷花池,养鱼植荷。他在荷花池边,竖了一块灵动的太湖石,颀长特立,不依不靠,突出园墙,犹如一位老翁,高瞻而远瞩,将周边一切尽收眼底。赵将此石命名为“一磐峰”。显然,此园此峰,寄寓着园主的情怀:“磐”,与“磻”谐音,不用说,当然是指赵翁自己了,“一”包容万事万物于一体。这,正是历尽尘世沧桑的赵磻老的写照。
荷花池边建有一座八角亭,一座小木桥宛转相通。亭中石桌石凳,桌上常置几副围棋。黎里历来多出弈林高手,时有雅人高士前来手谈,贤主嘉宾,良辰美景。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鉴赏把玩
- 核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