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回到园林(2)
为什么要回到园林——返璞归真
在如何回到园林的问题上,先要问为什么要回到园林?因为园林中有着人类千秋万代如何长期生存的文化密码和真理。
目前苏州古典园林所存在的这种状态,已构成了人类发展史上至今为止居住环境营造的最高境界。园林作为高度文明的人居载体,在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上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担任了精神上、物质上多方面人的生活质量提升的任务,是中华民族血脉相承,数千年发展蓬勃滋长,一气呵成的优秀典范。园林是人类在自已所创造的“第二自然”环境里生长起来的,园林中存在着真理,那就是“天之真、地之真和人之真”。说白了,就是人与天地和谐相承的关系,人要长久生存,就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与天结为朋,与地结为友,而不是与天斗、与地斗。陈天趣认为,回到园林,就是返璞归真,也就是回到尊重天,尊重地,尊重人的境界。园林的形态,把天人合一的境界发挥到了极致。园林是模仿自然造出来的园子,是天人合一。中国的传统方法论认为:万物没有好坏,只要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园林的最高营造境界,也就是一物自有一物适宜的位置。在合适的位置放上合适的石头,在合适的位置建造亭子,在合适的地方种上树木。“适宜”和“合适”才是美。
看园林,也不是戴有色眼睛去挑剔。陈天趣说,一个园林是一代人群体的创作,也就是我们老祖宗群体造出来的,它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的集体创造。园林决非是现代人所理解的木匠、泥瓦匠,更不是钢筋水泥匠,而是道匠、哲匠的杰作!
古代园林生活,更是用闲适的方式来过慢生活。
心亦是佛,心就是魔。体现在园林中,仔细观摩就能发现,园中假山营造讲求如祥云一般,天映水中,人踏祥云,犹如腾云驾雾。陈天趣觉得,假山是为了养生,也是为了精神实用,园林主人一定梦想自己能够修仙成道,相反,现在很多想要做园子的阔人,却把石头摆成了刀山火海。细细品味我们还能发现,每一个私家园林,一般都有五个湖,四个厅或亭,甚至有的厅直接取名“四海厅”,寓意五湖四海,带着包容天地、气壮山河的气概。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鉴赏把玩
- 核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