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苏州经验与世界同享” 回眸苏州古城保护30年(5)
在机遇利用、项目突破、民生为本的统筹上优化古城功能
古城是为人存在、为人服务的,缺乏功能的古城终将被人摒弃,这是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苏州古城曾经美丽而诱人,在历史上号称东南第一繁华之地,其城市功能齐备,是中国历史上最佳的宜居城市和消费城市之一。然而,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社会经济落后,加之东方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易于损坏的特点,苏州古城逐渐衰败,成为“美丽的园林、破陋的城市”。近几十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苏州古城功能不全、设施落后,与现代化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更新的呼声日高。然而,优化古城功能,必然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组织、产业布局、民生改善等一系列功能调整和更新。在与全面保护古城发生碰撞和摩擦之后,苏州普遍认识到,只有完善优化城市功能,才能保证古城的生机和活力,实现古城的复兴。苏州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抓机遇,为古城保护创造条件。苏州人认为,经济发展有个抓住机遇问题,古城保护与优化古城功能,也有个抓住机遇问题。30年来,苏州古城保护连续上了几个大的台阶,这几个台阶都是与自身主动创造和抓住一些重大机遇和契机分不开的。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这样几次:
一是苏州建城2500周年及国务院批复。1982年苏州被列入2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后,苏州看到了历史的机遇,及时积极筹备建城2500周年的系列活动,借此推动了古城的全面保护,成效显著;并推动了苏州古城保护规划的制定,进而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地级市保护规划由国家中央政府批复的城市,为苏州古城保护长效化筑起了高平台。
二是苏州古典园林申遗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1993年苏州启动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动了全市上下在经济热潮中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自觉性,把苏州古城保护推向世界文化平台。2004年,抓住千载难逢、百年一遇的机遇,通过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不仅使全球190多个国家的代表实地认识了苏州,而且通过3年多的申请和承办,加大古城保护力度,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开始在全球重大国际舞台上展现亮相,成为苏州城市国际化的一个新起点,为后来的一台台好戏拉开了序幕。
三是苏州多个重大国家级创建活动。苏州注重国家级创建活动,不仅促进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和城市环境的优化,而且很好地带动了古城的保护,并取得实效。如先后开展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活动,通过保护与创建相结合,在强化古城历史基因中,注入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方式,古典与现代高度融合,在保护中更新,在扬弃中提升,使历史文化因子和元素获得新生,使古城生机盎然,古城文明的综合水平不断提升,不论是理念还是言行,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不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环境效益、经济效益,都有取得显著成效。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鉴赏把玩
- 核雕历史